一、总体概况
齐鲁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省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学院2012年开始招收环境化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软科和艾瑞深学科排行榜上榜学科。
学院有山东省轻工废弃物清洁能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和清洁生产与工业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至2020年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82人。2020年共招生35人,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10人,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25人;毕业、授予学位17人,其中授予学术学位12人,专业学位5人;毕业生就业(升学)率为100%。
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3名,包括校内导师19名,兼职导师4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22名。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职学生工作人员队伍。
学院搭建了网络红色教育平台,开展学习原著、专题研讨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通过发掘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本学科的文化教育元素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展“红色基因,绿色文明,蓝色星球”文化建设;挖掘身边德育资源,发挥榜样激励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认识。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作为工作重点,引导学生把学习知识和品格塑造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成材同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广大学生勤学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指导班团和社团发挥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成长成才。学院加强院所协同、校企联动和校地合作,健全实践育人培养体系。
通过微信公众号“环山伴水境由心生”,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美丽山河我守卫”系列活动和“美丽中国”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比例超过80%,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实现有机统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学院充分利用与生态研究所、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和新材料研究所共建学科的资源,突出发挥“科教融合”的优势,积极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科教协同育人效果明显。开展了以下工作:
1. 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和实践课程,形成重视前沿,强化方法、实践,宏观多元化、微观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学院孙静老师《污染物分离与分析技术》课程获选列入2020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名单。
2. 大力推进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学院与中国城建研究院山东分院、山东国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全面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参与了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轻工生物基产品绿色制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在导师的安排带领下,研究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科研、工作场景的学习研究、实习实践。
(二)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2020年,通过学校的统一、严格选拔,学院新增研究生导师4名,新增跨学科专业导师2名。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选派了当年新遴选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且上岗招生的导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线上培训。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突出。2020年12月31日,全国妇联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我院张旋老师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张旋应邀参加了山东分会场表彰大会。以张旋为代表的家庭,是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为全院、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
(三)学术交流与奖励
为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学院邀请广东工业大学杜青平教授、济南大学闫良国教授等先后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青年教师、全体研究生积极听讲,反响热烈。
经层层选拔,严格筛选,2020年,学院1名同学荣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1名同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47名同学获得三等以上研究生奖学金,8名同学获得单项奖学金,获奖人数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获得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两项,获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赛二等奖1项。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学院在研究与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以教授为核心,集合学院和研究所优秀师资组成课程团队进行授课,增设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任务,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2020年因新冠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开展线上教学与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如期进行;毕业研究生学术成果水平显著提升,作为第一作者分别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reen Chemistr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二)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3名(校内导师19名,校外兼职导师4名),其中博士比例为91%,高职人员占比95.6%。
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状况一览表 |
|||||||||||||||||||||
年份 |
导师人数 |
学历 |
职称 |
年龄结构 |
校内校外 |
||||||||||||||||
博士研究生 |
占比 |
本科 |
占比 |
教授 |
占比 |
副教授 |
占比 |
讲师 |
占比 |
45岁以上 |
占比 |
44岁及以下 |
占比 |
40岁以下 |
占比 |
校内人数 |
占比 |
校外人数 |
占比 |
||
2020 |
23 |
22 |
95.7% |
1 |
4.3% |
12 |
52.2% |
10 |
43.5% |
1 |
4.3% |
15 |
65.2% |
8 |
34.8% |
8 |
34.8% |
19 |
82.6% |
4 |
17.4% |
(三)科学研究
2020年,我院参与山东省绿色产业与环境安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37篇,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科教融合项目子课题1项,校(院)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1项,横向课题到位经费422.75万元,较上年增长27.8%。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转让专利2项,收入100万元。
(四)国际合作交流
1.我院与东京大学亚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森林共生研究办公室、威海惟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齐鲁国际资源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自校院科教融合以来,学院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条件建设等方面有显著提升,招生人数增长明显,教师、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均有上升了一个数量级,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毕竟学院独立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学科和类别的研究生招生数量仍然偏少,学院实验面积、仪器设备方面尚不能满足研究生教学科研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需继续优化,以满足培养创新人才需要。
在学位论文抽检中,学院无“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论文规范性仍需加强,语言表达和论文结构有待改进,论文研究深度和创新性要进一步提升。
六、改进措施
科教融合促进学科建设,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升研究生招生数量和质量。学院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结合实际,继续加强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争取学校加大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改善实验室基础条件,加强科研装备水平,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
(二)加强培养中青年教师,强化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形成一支优秀青年博士为主的高层次教师科研团队和研究生导师队伍。
(三)发挥学术带头人在课程规划设计、内容创新以及研究课题设计方面的核心作用,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更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处在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沿,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采取更有效措施,吸引更多学生报考。一是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开展宣介活动。二是在做好传统生源学校宣讲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工作。